这些手机厂商迅速地学会了小米的营销做法,接着又用这些办法来对付小米,与小米为敌。
当然,小米的市场公关团队并不惧怕“打仗”,据说年初有竞争对手以小米为目标打公关战的时候,小米内部的方针就是“血战到底”。因为按照小米内部的逻辑,这样的仗可以打,因为对手没有MIUI作为后盾。
尽管今天的小米所面对的已经不再是三年前的那个市场,但这个6000名员工的公司却仍坚持认为,要一如既往地按照最初的方式与世界对话。按照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黎万强的逻辑,更重要的是用户参与就够了,至于外界那些恶意攻击的言论,“也并不那么可怕,让他们攻击去吧,反正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世易时移
但是,这个世界真的与以前不一样了——各种环境和竞争对手都在变化。
三年前,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还没有这么高的普及率,市场盘子也没有那么大。2010年最受关注的品牌还是诺基亚,其次是HTC、三星和摩托罗拉,智能机市场好产品的空间较大。1999元的小米手机1是小米公司打造出来的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价位。
但时至今日,智能手机已经经过了几次技术提升的洗礼,智能手机的芯片、屏幕、外壳材料几乎都已经同质化的情况下,人们对仍然打性价比牌的小米其实期许更多。
然而从最近“米4”手机的发布上看,性价比已经不再是小米主打的卖点,而是材质和做工。小米此次力推的“奥氏体304”没有得到最大范围舆论认可。与小米配置不相上下的手机,价格有的只差几元——大Q手机、一加手机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
行业迅速从蓝海陷入红海,营销手段娴熟的公司越来越多。最大范围舆论认可。与小米配置不相上下的手机,价格有的只差几元——大Q手机、一加手机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