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公司有的来自互联网企业的转型或跨界,有的则诞生于传统的硬件制造品牌。同时,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代工企业富士康的核心生产基地,就坐落在中国的深圳——近年来为了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他们又在成都和郑州开设了新厂。这让中国的手机厂商更容易获得制造环节的帮助。
其中最关键的是,这些厂商大部分没有自己开发的原生系统,而苹果iOS又是封闭的。所以他们只能选择Android——各种不同版本,甚至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Android系统被安装到物美价廉的硬件中,然后销往中国和全球其他新兴市场。
至于日本市场,那里的表现恰恰相反。人们更热衷于购买昂贵的iPhone,日本的运营商也投入高额的宣传和补贴费用。同时,和中国新兴的手机厂商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的千元智能机相比,日本手机业正遭遇严冬。
在功能机时代日本曾诞生了一大批的手机品牌,一度占据了本土的绝大部分市场空间。包括夏普、松下、索尼、甚至三菱,都曾经推出过手机产品。但在智能手机时代,目前只有索尼一家保留在一线智能手机品牌中,其他的早已没落不堪。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