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雷军的逆向思维,在进入智能手机产业之初就决定了其重心是在品牌的打造上。当然这种打造并非仅仅依靠所谓的创新,像前面提到的互联网思维、饥饿营销、粉丝营销等都是雷军逆向思维利用的支点。我们不否认,雷军这种逆中国产业发展规律的思维具有赌博的性质,且初期相当艰难(包括雷军自己都对外声称,小米的成功更多依靠的是运气),但他却打破了中国相关产业“惟创新论”不能(或者不敢)打造高端品牌的符咒,并为小米之后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基础和惯性。
所谓基础,体现在ASP及品牌忠诚度大幅领先“中华酷联”。据相关统计,去年,联想与酷派ASP仅有人民币800—900 元;华为及中兴为1000—1400元之间,小米为1800左右。即便业内按照雷军刚刚公布的去年的业绩推算,小米去年的ASP也在1700元左右。而在品牌忠诚度上,据今年1-5月浙江移动用户换机前后的手机品牌(共29个)是否一致来判断忠诚度的调查显示,小米以28.0%位居苹果之后排在第二位,领先于“中华酷联”。其中,联想18.8%位居第7;华为12.7%位居第10;酷派10.2%位居第12;中兴4.7%位居第19。尽管这个统计有其片面性,但小米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在过去一年中的大幅提升及其后导致的惯性发展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惯性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量的爆发力。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