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 部分品牌已退场
市场品牌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不断下降。一些没有跟上发展的手机厂商就此陨落,或者已无太多声音。卓普、夏朗、朵唯、大可乐等等这样的品牌昙花一现,其原因是大品牌利用规模生产和渠道能力降低利润空间,使得前者再无任何市场机会。
不过,大品牌亦也有隐忧。IHS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表示,小品牌消亡后,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明显,最终市场上能剩下三家中国手机品牌已经是万幸。“即使现在是一线品牌也会被市场淘汰,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过度透支品牌和利润,不断强化市场卡位,使得一些厂商已经面临了库存过大的风险。因此,选择开辟新的市场就是一个好的选择。而目前来看,渠道下沉和海外市场都是不错的选择。
GfK预计,2014年4线城市以下市场将成为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市场零售店面呈分散化趋势,中小门店将实现蓬勃发展。
对于海外市场,与一线品牌过去依靠海外运营商不同,二线品牌如vivo等在海外选择了公开市场,尤其是与中国邻近的东南亚市场成为国产品牌第二战场。选择东南亚市场的原因是,当地用户正面临着从2G向3G转移的节点,这很像几年前的中国市场,因此对于厂商来说市场策略并不需要太大的调整。
不过,也有一线厂商如联想通过向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以此期望进入欧美市场。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并购将帮助联想在移动领域把握快速增长的机会,加速成长为全球性的移动设备厂商。
IDC中国助理总监王吉平也认为,联想收购将有益于其缩短与苹果和三星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差距,并能填补其全球市场的空白,提升联想产品研发能力,补充专利技术。
市场就是如此,国产手机的春季发布潮正在形成,而接下来谁先被淘汰,谁又能够抢占更多市场,就只有看厂商的策略是否能够转化为实际的生产,产品的定位和销售又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口味。毕竟,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的总规模也就4.6亿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