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将迅速实现这些技术和车型的市场化,还有纯电动车已经研发成功,准备择机推向市场。上述车型混动技术和纯电动技术,虽然经过9年研发,但主要来源于沃尔沃。吉利声称自己的新能源产品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从未有过的自信,来自于对沃尔沃技术的移植和吸收。在此之前,吉利还低调顺手收购了一个电动汽车企业。既然如此,基础日渐雄厚的吉利不需要特斯拉,更不甘心逐渐强大的自己被特斯拉吞下。大不了竞技场上一较高下。这样看来,李书福拒绝马斯克的约见,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先开始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并驾齐驱的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更有图强之心,十数年前就放言要通过电池技术,“废掉传统变速箱”,一直在与国外电动车赛跑,并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研发电动车腾势,即将推向市场。比亚迪白手起家研发的电动车经深圳出租车大面积实验,反响很好,其混合动力产品比亚迪秦,官方0-100K m /h加速(s)5.9,国内同类车型销量第一,今年前三个月的销量超过去年全年。此次北京车展,比亚迪在双驱战略基础上提出542战略,将后续新能源车型性能指标设定为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全面极速电四驱,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从性能、安全、油耗三方面重新定义汽车标准,
并声称助力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企业正值潜力释放期,多年耕耘今朝收获,其技术路径与特斯拉不同,比亚迪长于电池研发,特斯拉长于电池管理整合技术,二者缺少技术融合度和契合性,一旦合作,技术只有交叉冲撞,难有叠加。比亚迪也不需要特斯拉,只能把特斯拉视为不可掉以轻心的竞争对手。
特斯拉最有可能合作的企业,是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缺少电动车资源的企业。在中国100多家企业中,这样的企业还不难找。
4月23日的上海交车仪式透露,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特斯拉签署的合作协议中说,远期将优先在浦东设立汽车制造厂。此言耐人寻味。远期,优先,是一种意向性合作,但目前为止任何外资品牌在中国生产,都离不开合资的形式,而浦东新区,显然没有可以合资的汽车企业。平地起高楼的“设立”工厂,采用合资的方式,将很难。
特斯拉已经明确3- 4年之内在中国建厂生产特斯拉产品,这将倒逼其加速寻找合作伙伴。这将是特斯拉下一步的最大悬念。
如果准许特斯拉和国内企业合资合作,中国有关方面至少应该提出一定准入条件,其中就应该包括设施联网通用,特斯拉的所有超级充电站,面对国内各电动车、混动车品牌免费开放。当然,中国企业的充电设施,也应该为特斯拉免费开放。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