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尝到了新的甜头,在帐户优势最明显的格局中,中小平台直接引入腾讯帐号体系,实际上是加固了腾讯的优势,而内容和公司运营使用腾讯渠道,事实上又对腾讯公有云等业务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样的经验下,腾讯开始从全业务模式走到平台模式,具体业务交给盟友,不过,这一步依然看上去较为保守。
腾讯“联邦式”模式命门:牢固否
“联邦式”模式依然存在命门,来自内部外部的皆有。
1、首当其冲,就是联邦的纽带是否牢固。为什么百度等选择全资持有后深度整合,就是因为担心较为脆弱的联盟无法让1+1的效果无法等于2。创始人的自主权力、放下垂直业务线之后的竞争结果,腾讯都承担了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例如京东,在电商中,京东势头不错,但阿里强敌依然高大,而华尔街对唯品会却更为热衷,也有消息称京东的路演并不顺利,这也被认为是刘强东之前非常排斥腾讯,之后又接受入股的一个重要原因。腾讯相当于把电商的发展结果放在了盟友手上。
还是电商的案例,不是每个企业都愿意成为腾讯的盟友,而这样的模式决定了腾讯每个领域只会有一个盟友,而再不在乎控制权,腾讯相当于将该业务的命运交给了对方,风险很明显。
2、来自内部的最大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在搜狗案例中,
腾讯搜搜部门等多个部门经历了一次波动,有人转岗有人离开,而电商收购中,腾讯内部需要调整的岗位、核心员工去留更是非常关键。同时,腾讯走向开放平台之所以不那么纯粹,很大的原因还是内部的利益关系不是那么好梳理。腾讯在员工数量上绝对算是上市国内互联网公司前列,而平衡内部业务部门、对放弃的业务团队交代,是影响该模式延续的关键。
3、过于看着当下和现有市场。互联网竞争一年间变化飞速,硅谷的收购大量充满了小公司小团队的纳入,为的是人才和技术,但联邦式的圈地会让腾讯将注意力更多放在当下和眼前,类似拼红了眼的状态。
4、腾讯的步伐可能会继续刺激巨头间的竞争,在腾讯将手伸向了阿里的大本营电商之后,腾讯可能就会成为阿里入股360的助推器。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