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导致的促销手段、营销方式的改变并不是核心,最根本的核心,是电商具备了互联网思维,那就是开放、透明、分享,并运用这种思维,打破了既有的、僵化的利益格局,在供应商和顾客之间建立了直接的、高效的沟通渠道。本质上,电子商务与传统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是思维模式的竞争。
打破既得利益
《21世纪》:既是二级市场备受关注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零售商,近年各种大踏步改变的背后,集团对于改革的风险评估与投资收益如何平衡?三中全会改革精神中反复提及改革的必要性和艰难预期,作为锐意改革的零售企业,公司如何进行保障业务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陈晓东:主要源于自我激励和危机意识。很多企业从小做到大比较容易,但是从大做到强却很难。为什么?因为已经有了很多既得利益,我们已经习惯了眼前的利益格局,团队也习惯了运作模式,生意好做。
以改变商场促销模式为例。在联营制模式下,无节制的做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并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有一家银泰店,一年内促销活动的时间计划了273天,问他为什么要273天?回答是,因为去年做了263天,今年必须再增长,所以就是273天。其实,这就是一个惯性思维,因为改变会触及利益。
在既得利益面前,如果没有很强的自我激励和很强的危机意识,企业的改变是根本做不到的。
无论转型做购物中心也好,做电商也罢,一定会对原来的百货业有影响、资源分配上有分流,改革者会不会碰到内部的阻力呢?这是一个核心。所以,一方面要有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企业的目标要单一、明确,才有可能引领企业去做一些大胆的创新和改变,否则,在具体实施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在银泰内部,我们在制度建设与创新上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以保护创新、激励创新,形成创新的文化和氛围。比如,公司内部成立了“创新工作保障小组”,我任组长。此外还有集团内部业务创新宽容的容错机制,可以说这一机制是保障企业创新的核心。
错了是应该的,成了才是意外。当高层有了这种想法、胸怀和包容态度,员工才敢放胆创新。否则,创新很难成功,慢慢地企业就会形成固步自封、唯上而尊的僵化体系。
(完)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