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京东目前已在很多品类上开始O2O的探索和研究,百货类和3C类都有。但目前京东O2O的设想颇为理想化,此前京东集团首席营销官蓝烨的表示是:“现在我们与部分厂家有合作,线下分点与线上合作,网点作为服务点而存在,厂家给予一定补贴。” 而闫小兵曾说过,京东若发展O2O,三、四、五级市场大量终端门店,小地方连锁都有跟京东合作可能性,京东家电可利用其终端存货。不过线下的短板让厂家为京东买单的愿望大大降低,尚处于规划阶段的京东O2O也无法吸引厂商。
京东的O2O尝试
京东商城的发展确实让人眩晕。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起京东商城出现雪崩式增长——年复合增长超过了300%。这家疯狂的电商企业并非没有意识到O2O的重要,今年5月其曾与联想签署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联想服务将成为京东3C产品的服务商之一。联想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陈旭东表示,“这是除硬件以外全新领域的合作,我们将为京东用户提供便捷的3C服务,共同拓展中国3C服务市场。”
按照协议,联想服务将成为京东3C产品的服务商之一,不仅限于联想品牌产品,京东客户还可为其他品牌产品购买相对应的联想3C服务,包括远程服务、手机软件服务、外设调试安装服务以及新机无忧服务等。双方的合作除全品牌支持服务外,还包括联想品牌电脑的延保服务和意外保护服务。
这是一次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合作,但却并不为人看好。此外,与竞争对手相比,京东在O2O领域的竞争力几近为零:苏宁国美自不必说,一直围绕自有体系内的天猫淘宝也可以利用支付宝的交易渠道切入线下。
这样残酷的现实,京东应该重视了。
没有O2O的未来
一个自然的问题,如果在O2O上发力过迟,京东会怎么样?淘宝今天面临的困境就是京东的明天,近日爆发的家居企业抵制天猫,就是因为按照天猫单方面的设想,家具消费者到卖场中去挑选好商品,然后回网上找到同样型号产品下单支付。而这就暴露出利益分配不均,甚至在此次合作中,家居市场没有任何收益,最终还要面临沦为免费体验场的境地。
刘强东在1996年以1.2万元起家,随后在电子产品品类网上零售中成为领袖式的人物,虽然海龙和鼎好都曾经做过转型网络的举动,但依然不敌京东的强势崛起,以海龙鼎好为代表的电子卖场近年逐渐下滑,曾经辉煌的太平洋数码电子城也在其冲击下关门大吉。
这些辉煌的战绩给了刘强东信心,随后京东开始疯狂扩充品类,但随着品类的扩张,其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随着这些渠道发力,只有线上的京东将很难应对。
虽然现在的O2O还略显肤浅,目前电商业内的理解还仅仅局限在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理论阶段,而对于真正要实行O2O,如何打开双线通道,以及利益如何分摊成为限制O2O成行的关键因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