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移动的劣势在于,短期是对终端的运营模式不熟悉,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缺乏积累,长期是越来越复杂的内部决策与执行体制等内部问题,将对终端业务形成阻碍,在外部,其他终端厂商也可能如当初做OPhone时一样,表面支持,暗中抵制。
7、两款终端虽称不上惊艳,但就其定位区间来讲,关键的还是在于质量、成本与规模的控制,而从我的接触了解来看,中移动的自主终端研发团队有自己较为清晰的思路想法,终端产品的设计思路、市场定位、质量控制与供应链管理都没有明显问题,加上有中移动其他业务的背书,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自主品牌终端的销售量将不会有问题,甚至可能表现惊艳。
8、但就战略层面来看,中移动未来的最大固定资产是网络与频率,最大的机会是大数据与商业模式创新,自主终端不能(原因),也不可能(能力)成为中移动的核心,短期内,中移动也并不缺乏与之类似的中低端终端,真正缺乏的还是高端的战略明星机型,这是至少很长一段时间内,自主品牌终端难以做到的。
9、我个人觉得,中移动其实也没有真正想好,自己为什么做自主品牌终端,应该做什么样的自主品牌终端,它在中移动未来的转型战略中,究竟应该放在哪个位置,担当什么角色,目前更像是跟着感觉边做边看。
10、中移动做自主终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国际经验可以参考,尤其是欧、美、日运营商定制自有品牌终端的经验。但问题在于,全球通信市场的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革,过去的经验正在被颠覆,终端的价值自身也在被转移,按照过去的经验和数据比例来进行战略规划可能会成为深坑。
11、从整体来看,即使自主终端团队在这个局部战场连打胜仗,但在全局来看,至少在两三年时间内,它对中移动缓解市场压力,加速转型增效所起的效用都将极为有限。至于未来是否会重新成为关键点,或许将看整个产业链的变化,中移动自身的战略转型,以及终端团队是否争气。所以就目前来说,姑且看作闲棋一着即可。
(作者:王云辉)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