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三大智能终端领域,Windows8完败。
■失去信心的阻力
尽管Windows8作为“鲍尔默最后的救赎”不成功,但是,鲍尔默没有“离职成仁”,而是开始新的动作,即公司重组。重组的方向是在未来成为一家“设备和服务”公司。
微软过去是一家以软件为主业的公司,两大赢利支柱分别是Windows与Office。去年6月,微软出人意料地推出了Surface进入PC硬件领域,除了Surface之外,微软另有传统硬件产品Xbox。
除了这两大产品外,微软还有一
些产品,包括可穿戴设备,计算机外设产品等,过去这些产品是微软“实验型”产品,仅为探索产业新方向,不以赢利为目的。微软要转型为一家“设备和服务”公司,仅有Surface与Xbox显然不够,更多实验型产品将成为正式产品推向市场,比如可穿戴设备。
微软业务架构重组,将适应“设备和服务”的战略方向,与之相对应的是新的权力分配。海外媒体预测,将有3人获得上位的机会,协助鲍尔默向“设备和服务”公司转型。
第一位是斯泰雅-纳德拉(Satya Nadella),现任微软服务和工具部门总裁,其主管部门的年营收为190亿美元,且在最近一个季度刚刚迎来了11%的环比增长。
第二位是托尼·贝茨(Tony Bates),现任Skype业务总裁。托尼·贝茨此前曾是思科价值200亿美元企业部门的掌门人,有“设备与服务”方面的经验。其2010年跳槽至Skype担任CEO,随后微软斥资85亿美元收购Skype,托尼顺理成章地加盟了微软。
第三位是唐-麦特里克(Don Mattrick),现任微软互动娱乐业务总裁,主要负责微软Xbox业务,在他的带领下,Xbox业务成为微软在“设备与服务”领域的最佳实践。
最终的权力格局将会如何,得到7月1日那天见分晓,这引起了微软内部的担忧。公司内部对微软的另一担忧是,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鲍尔默屡屡失算,使微软错过一个个翻盘的机会。
甚至在微软最强势的PC领域,鲍尔默的做法也不成功。微软去年推出Windows8之后,重点针对超级本市场,希望通过PC的创新,发动一场PC的革命,方法则是将平板电脑的应用植入PC。
微软发布Windows8时,业界曾寄予很高的期望,毕竟这是业内第一款跨设备、跨体验的融合操作系统。但要获得用户认可,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这种融合体验(例如触控和传统PC)不能与单独的产品形态的体验差距太大; 其二是基于Windows8的超极本或者平板电脑价格不能太高,至少是主流平板或传统笔记本的价格。
但事实上,上述两个前提条件微软(也包括英特尔)都未能做到:触控体验不如竞争产品iPad,而PC体验与传统PC更是无法相比,特别诸如去除开始按钮等激进的做法。
微软对于平板电脑则始终存在着一种矛盾的“PC情结”,即将更多消费内容的终端(包括应用)平板电脑当成了生产和处理内容的PC终端,认为windows平板的优势就是可以生产和处理信息。但消费者却不这样理解,Surface加入了上述功能,让多数要选择平板电脑的用户觉得困惑。
失去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现在则正失去对PC创新的能力。作为微软CEO,微软公司内部员工、股东、外部合作伙伴(比如OEM合作伙伴),对于鲍尔默正逐渐失去耐心,这使外界对于屠夫鲍尔默此次变革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这或许会成为微软此次重组的最大阻力。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现在很多人问鲍尔默的问题。
■微软的新救赎
曾经的“王者”真的失去了任何反抗的能力?孙永杰则认为,微软还有求赎自己的机会,“比如Winows Phone 免费”。
孙永杰认为,微软这样做不会有毫厘损失, 但却会从市场份额最大的Android那里夺食,最终在移动端形成"iOS、Android、Windows"终将三分天下的格局。
来自DigitalTrends的Geoff Duncan这样评估,如果按照微软每授权一台Android设备就能获得1美元的话,那么它每年可收入近4.3亿美元。而现在,根据微软与Android生产商之间的协议,微软每授权一台Android设备,其可收入囊中的费用将近8美元。
以此预算,微软仅在今年就可获得34亿美元的Android相关专利授权费。2012年,微软Windows Phone在2012财年给微软带来的收入为7.36亿美元,远远低于向Android生产商收取的专利费。
科技博客网站BI近日撰文指出,专利授权有望成为微软下一个年营收数十亿美元的业务,随着全球Android设备销量不断增长,到2017年,微软来自专利授权的收入最高可达63亿美元。
孙永杰觉得微软接下来可以这样做,继续向生产Android智能手机、Android平板电脑的厂商收取专利费,而Winows Phone则免费授权给硬件合作伙伴,这样原来Android阵营的厂商则会集体投奔微软, 微软损失的只是7.36亿美元的Winows Phone授权费,这对微软不过九牛一毛,更何况还有34亿美元的Android相关专利授权费可以继续收。
但聪明如鲍尔默没想到这一步好棋,还是担心所有安卓厂商都投奔微软,微软Winows Phone又免费,微软赢得了整个世界,却半个子儿也收不着。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云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不是原因,互联网时代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免费商业模式”,比如广告模式。
游云庭认为真正的原因是法律问题。微软如果对OEM设备商制定这样的政策,即Winows Phone免费,而Android则收取相应的专利授权费,那么则会形成专利价格歧视,触犯法律。
美国FTC(联邦贸易委员会)正在调查的一件案子对此有启发意义,谷歌收购的摩托罗拉有一项专利,对其他公司授权使用的费用是2美元,而对微软则收取4美元,微软以专利价格歧视起诉。
目前这件案子正在微软所在的华盛顿州审理。关于“专利价格歧视”目前尚是一个模糊地带,游云庭最近询问FTC时问这件案子将如何判决时,FTC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国此前也没有相关判例,最后会如何判决,目前还说不好。”
救赎微软,鲍尔默并不是一无是处。孙永杰说:“在平板与Xbox业务两个领域,都有可圈点之处。”
今年第一季度,尽管微软Surface平板销量不足100万台,但却为微软贡献了接近7亿美元的营收,同时利润远高iPad,成为一款赢利的产品,这也成为微软该季利润同比保持增长的原因。
另一业务则是外界期待已久的Xbox One,与主要竞争对手索尼的PS4相比,配置和性能相差无几,但索尼的PS4仅强调的是游戏,而微软Xbox One强调的则是融合,是一款整合电视、手机、PC、平板的设备,而多屏融合正是产业未来的方向。
Surface、Xbox One使鲍尔默看到了救赎微软的方向。于是,鲍尔默将微软的方向更改为“设备与服务”公司。只是,问题是:时间会有多长?公司内部、外部是否给了他足够的变革时间。
(记者:侯继勇)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