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那些渐行渐远的回忆

三月初一有幸观看了东莞温塘游园会,场面之奢华,声势之浩大,令人感叹,一个村级社区能有如此喧嚣,真是有钱就是任性!温塘游园会是当地延续了400多年的传统节日,其间因某些原因中断了60余年,如今重新举办,而且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这隆重的祭奠让我不由得浮生了许多的联想。的确,一个民族无论发展得怎样,都不能摒弃民族文化的精髓,有传承,才有创新,而在老家宜章的农村,有好多的传统东西,正象国家的保护动物一样,在生活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我们的视线。

生于70年代初的我们,少年时代既没有电脑手机之类,甚至于电视录音机,唯一接触的声色家电就只有收音机和室外电影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的文化生活却丰富多彩,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争奇斗艳,竞相登场。

最常见的当然是舞龙狮之类了。龙狮看似简单的,那些一连串的动作却总是活灵活现,是双人狮或龙的话更须要讲究配合才能演得精彩纷呈,当然我这个门外汉是无法去深究其中的奥妙了。不过我或多或少对一些习俗有了解。据说龙和龙或者狮与狮在同一条路上相遇的话,双方要用对歌的方式决一胜负,输者要礼让赢家先走。要是龙狮相遇,平地则龙先行,山路则狮先过。最有趣的是同姓的龙去同姓的村舞龙狮的话,那村有懂对歌的长者先与狮对歌相邀,先进门楼,再进宗祠拜祖,表演完后又如此相送,并要从宗祠神位前一路退出村口。而舞龙狮在九几年已是少见,更何况这些对歌的习俗。更有一种神奇的说法是如果某个村去的舞龙的比舞狮的多,那个村就生男多些,否则反之。

记忆里,最受老人家欢迎的是看戏,逢年过节,有时会请唱戏的,戏台就在大队部的水泥坪上搭台,唱上个几天几夜,虽然那时的我不喜欢看这些,但总能从父母的话语中听到些什以。比较有名的是《下洛阳》,演戏的声泪俱下,如火如荼,看戏的个个忘乎所以,如醉如痴,。真应了家乡的那句话:演戏的是癫子,看戏的是疯子。我不晓得这部戏是现在说的祁剧还是昆曲,只依稀记得老爸说是祁剧吧!

那时,我们村也有一个戏班,演的是称作跑纸马的戏,里面有坐纸马的生,坐轿的旦,摇扇的丑,还有末,净之类吧,装扮黑白分明,应该是京剧的一种吧!这种戏看得较多,因为每次从外地演出回来,戏班都要来热闹一番,用二胡伴奏的戏记忆犹新,加上老爸也是戏迷,还演过戏,并且在墙上挂着一把二胡,有兴趣的时候会拉一下给我们听,那时的二胡就象后来的年轻人背的吉它一样盛行,随处可见。

还有一种是集杂技、演唱说谈于一体的诙谐戏剧,是踩着高翘板唱的,正因为这样,它成了一种最受欢迎的老少皆宜的戏。有几句台词很是拉风,是用我们的土话说的,女:门外站的是哪一个,男:二哥多一哥,四哥少一哥,女:那就是三哥,来了,来了,男:十八岁的妹子还来尿(尿床之意)啊!真是说起来琅琅上口,看起来津津有味。

除此之外,还有功夫秀,魔术等。我们村就有这样一位能人,虽然他在煤矿上班,可春节回来总要跟父老乡亲们表演一番,铁头功让人看得心惊胆战,砖块砸头断成二半,吞铁钉,鼻孔穿针线,纸变钱,空杯变酒,五花八门的,让人看得留恋忘返。可惜这位高人英年早逝,由于长年没在老家,也不知有没有传与后人,还真是不得而知。

老家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难计其数。象哭嫁,嫁女的萝筐上放柏树枝喻示着白头到老,放杉木枝是防嫁出去受老公欺负,尖尖的杉木刺就是用来对负薄情郎的。还有出嫁前男方送肉去女方过门楼时的拦门包,三日之后要回门(回娘家)等等…最值得深究的是家里的祭祖,特别是村里组织的大型祭典,烤金猪,金羊,由三个不同辈份的人穿上麻衣(孝服),有司仪发号施令,颂读祭文,场面十分庄严隆重,其中的部分内容,现在依稀记得。

可惜,随着土地责任制的推行,为了生计,很少有人愿意来组织这些民间艺术团体,一些传统的东西渐行渐远,有的甚至销声匿迹了。

看了温塘游园会,再想起这些,不由感慨万千,要是有文化部门、县志单位拟或有识之士去组织发掘这些民间文化遗产,应该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那流传于我们宜章的这些文化瑰宝就可以重现天日。(文 印在双眸的迷离)

米粒在线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3年6月4日23:35:3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iliol.org/7841.html
生活道理

熬夜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身体

熬夜的危害有很多,如:经常感到疲劳,免疫力下降:人经常熬夜造成的后遗症,最严重的就是疲劳、精神不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都会出现。 头痛:熬夜的隔天,上班...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