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相反,索尼不具备改革的学习经验。出井伸之在95年就任社长后曾经抱着强烈的危机感大唱改革,导入执行董事制度,把生产部门子公司化,预见未来网络时代展开IT构想等等,以美国模式为目标的改革重点都非常耀眼,遗憾的是,出井的呼吁无法下达,改革就不可能彻底。白领出身的出井因此哀叹:“我造不出创业者(松下幸之助)那样的凝聚力”。
索尼的经营不振其实就是历代社长的责任,每一位都没做到彻底的改革,员工也感觉不到强烈危机感,稀里糊涂之间索尼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慢慢走上了自杀之路。索尼的衰退和在“失去的20年”间国际地位慢慢下滑的日本有些类似。诞生于战后混乱期,之后爬上世界一流品牌地位的索尼曾经是日本人的骄傲。为了不让品牌蒙羞,索尼不能傻等从上到下的改革,应该是员工奋起拼搏,这也是索尼崛起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