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认为,东莞电子制造业的规模虽然很大,但长期加工制造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对技工的需求不是太高,缺少产业转型所需要的人才配合。
继2013年将3D打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东莞市在2014年又将机器人(59.000, 0.00, 0.00%)产业写入了报告,提出要“培育发展机器人产业”。
“富士康能做,东莞也能做吗?”林江表示,东莞瞄准机器人产业的灵感来自富士康(富士康掌舵人郭台铭曾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而从产业逻辑上看,则主要是基于近几年来东莞制造业遇到的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困难,“一些工厂反映人工成本太高,希望有机会用机器人来代替”。
林江认为,这种理论上的假设能找到多大的真实市场需求还是一个未知数,“机器人的一次性投资很大,制造型企业能有多大的意愿来投资,发展这个产业要想清楚卖给谁的问题”。
不过,深圳市线路板行业协会会长辛国胜对记者表示,在加工型制造业由于各种成本要素上升遭受困境的同时,企业本身也在积极主动地寻求转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也吸引了很多电子制造企业入驻,“我们协会企业的很多下游客户都在那里入驻了”。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