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在说新浪微博没有产品基因,媒体属性过重,而几位新浪微博的离职员工讲到了另外两个原因。
1、媒体的叠加思路,新浪微博是一块大蛋糕,新浪每个部门都想来分一块,不断做加法,加版块加功能,最后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
2、团队的流失和更迭,尤其是中层变换很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产品就跟着改,最后四不像;
3、机制问题,做产品的能力和思维不同。
IT人的幻觉
“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我不用了,就觉得所有人都不用了,这是一种幻觉。”
一线城市的IT人群敏感,前卫,追逐潮流,他们是微博最早的用户,也是最早抛弃微博的用户,他们似乎代表了一种趋势,然而舒彧说,其实我们是最无意义的人群。
“我们这群人其实都是高富帅白富美,第一,永远对新鲜事物掌握最多了解最多,哪怕你不用阅后即焚你也知道它是个什么,你去看看二三线三四线用户,那些小的企业主,他们关心什么?”舒彧说,“第二,我们从不付费,抠的要死,但是真正二三线三四线的用户不是这样。”
正如舒彧所说,互联网人是最前卫的尝鲜人群,在不同的平台之间跳动,今天有了微博就去微博,明天有了啪啪就去啪啪,后天有了微信又跑到微信,永远在“流窜”,同时这个群体又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小圈子,当互相聊起微博、微信时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当同感越来越多,这种感受就会被认为是现实,然而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小圈子里的看法。
“如果做产品仅仅聚拢了这群人,那是一种悲哀。”舒彧说。
微博和微信外的机会
“你觉得很多产品用户不玩了,不玩是因为觉得不够热闹不够新鲜,不够新鲜的逻辑不是因为它不行了,而是我们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了,这些大的平台无法解决这些个性的需求,于是社交网络上这些个性的需求开始逃逸出来。”
舒彧认为,这些逃逸出来的需求都是机会,比如陌陌、唱吧、啪啪或者阅后即焚,而新浪和腾讯也在抓住这些逃逸出来的机会,所以最近都在推短视频产品。
许朝军用黑洞来比喻微信,当它吸收了所有对等的需求后,不对等的需求还在,机会就在离这个黑洞比较远的地方。“为什么我们当时不做纯图片,因为这部分已经被微信搞定了,就在黑洞里。”许朝军说,“现在做社交,就要在不对等的网络里寻找垂直化的机会。”
“人和人的关系是一个社区最重要的价值,如果你的关系不够强是很危险的。”陈华表示,唱吧通过唱歌把用户圈到一个生态里,明星和粉丝、粉丝之间、粉丝群之间、家族之间在这个生态里产生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形成了大量的互动,最后形成一个跟主流社交网络不一样的社交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