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杜红透露,新浪的媒体平台转型有三个大方向:更加丰富、更加立体、更加平台化。此外,平台增加社交功能,将会使新浪的收入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以前作为媒体,只是广告的模式。而社交属性的增加,将变成“广告+电商+增值服务”的多元化收入模式。而这将意味着新浪转型的真正成功。
在2013年,阿里巴巴投资新浪微博就有这方面的意图。但在2013年,网民的习惯再次发生迁移,网民的时间更多地被微信占用,微博的活跃度出现下滑。广大草根用户发布的信息,在微博平台上被淹没,用户的热情在消失。曹国伟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就表示,微米“能够与微博形成有效互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新浪(82.64, 3.42, 4.32%)草根用户的活跃度”。微米主打的“群组”和“微米圈”,比新浪微博更具社交功能,更适合草根用户进行交流。而且,基于兴趣和位置组成的群组也更具黏性。
微米联合创始人刘皇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微博是社交媒体,所以用户的使用习惯“看内容重于互动”,而微米的社交属性让用户更有存在感、参与感,会把用户沉淀在平台上,不会轻易流失。微博已有的5亿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微博账号登录微米,而微米形成用户规模之后,将会对微博、新浪进行“反哺”,“门户有海量用户,但用户行为无法跟踪。未来通过微米,将用户沉淀在平台上,且可以进一步跟踪他们的行为并良好互动,挖掘更大的价值。”
与微博互补,与微信差异
刘皇甫表示,微米的核心方向是群组社交。微米的定位是移动群组社交,移动通讯只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交的立足点,而通过社交构建移动社区才是微米要做的关键。新浪在收购微米之后,新浪微博创始人、集团副总裁彭少彬出任微米CEO。彭少彬在内部特别强调,微米要尽快体现出不同于微信的产品特征。
微米正式发布才几个月的时间,定位是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微米的定位绝不是做第二个微信。刘皇甫这样描述:如果将新浪微博比喻为专注于构建城市,让你了解世界每个角落每个名人的变化,普通用户很难走进他们的圈子;微信就是建造餐桌,让你清楚身边每个好友的最新动态,但用户很难走出自己的圈子;而微米则正巧处在这两种网络中间,介乎“每一个我想了解的人”与“我很熟悉的人”之间,让你通过兴趣、爱好、位置巧妙设置,轻松掌控,不断扩大你的社交圈。
所以,微米的产品定位主要是两点:一是与微博的互补,二是与微信的差异化。
微米如此重要,为什么如此低调?刘皇甫向记者透露了微米的发展步骤。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