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合同签署阶段。目前工信部暂未收到与中国移动合作的民营企业提出试点申请”,为何与中国移动合作的企业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机会流走,这不可思议。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外界人士不一,有些人认为,一些零售巨头的缺席会让虚拟运营商成功的概率打折扣,但另一些人认为,“如果向所有企业都发了牌照,那还叫试点”?
不过,无论如何,引入虚拟运营商意味着民营资本实际进入了基础电信业,并且将在这个领域引入创新,带动三大运营商活力的复苏,有利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从用户角度来说,也可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可选择性更多了。
■零售巨头对虚拟运营商试点影响巨大
不过,整个过程中,仍属国美、苏宁、爱施德未获首批牌照最令人奇怪。
之前国美、苏宁、爱施德均与三大运营商签订了合作协议,而且,这三家企业在谈及虚拟运营商时均非常高调。
苏宁曾率先宣布与联通、电信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 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曾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这是苏宁申请移动通信转售牌照的关键一步”。据了解,苏宁在今年初即成立专门项目组筹备申请工作,并同步开展移动通信转售相关计费、营账、客服、信息安全系统的开发,经过资料申报、评审,最终与两大运营商达成合作。苏宁方面则表示与中国移动保持密切沟通。
随后国美也证实已经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签署合作协议,最后国美与中国移动也签署了通信业务合作协议。
就连工信部也曾相信国美、苏宁进军虚拟运营商的能力。在最初决定搞虚拟运营商改革时,在今年1月23日,原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现任工信部总工程师)在国新办举办的“2012年工业和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国美和苏宁两家企业的运营情况初步符合虚拟运营商条件。
也就是说,就连工信部都认为,像国美和苏宁这样的企业容易满足要求,可以申请移动通信转售业务。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业内判断,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国美、苏宁的强项是零售渠道,但做零售型的虚拟运营商主要倚重价格,利润率低,国美、苏宁可能对虚拟运营商业务不是很感兴趣,不急于加入战团。
第二种可能性是,此次工信部主要是虚拟运营商试点,并不希望过于强大的零售巨头参与,因为零售巨头参与很可能只有价格战。
(完)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