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数据业务是未来的趋势,它滋生的平台和应用充满盈利想象空间。易观智库估算,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202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6.48亿。这使得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利润在向移动互联网端转移。
但是,中国移动的抢食者太多了。
腾讯是最大的一家。运营商被越过了,人们开始把这种直接向用户提供移动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叫做OTT。微信是个最好的例子,它除了可以替代运营商的短信和部分语音服务外,还具有更丰富的平台功能,社交、信息、支付功能一应俱全,它的用户已达到6亿并仍在不断膨胀之中。
这些OTT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让用户对谁是后台的那个运营商并不那么敏感了。他们在手机上消耗的大笔金钱和时间也都流向了这些移动互联网服务,而非简单地打打电话发发短信。更直接地说,运营商只能赚到手机上产生的价值的一小部分。
4G的到来显然会让类似的事情加速。
中国移动面临一个复杂无比的棋局。它有很多种选择。最直接的一种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移动互联网公司。
早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时,它就想到并推出了带有自身操作系统的OPhone和应用商店形态的Mobile Market(移动MM),以此来挑战iPhone。中国移动至今最成功的自研应用仍是飞信,但它已经被腾讯的微信远远甩在身后。“对短信业务冲击发展上自己有顾虑,自己不敢革自己的命,地位就比较尴尬了。”一位来自移动总部的人士说。
这并非中国移动一家遇到的问题,而是运营商普遍的现状。它们也都多少意识到自己做的产品用户留存率很低,内部做项目的效率太低。海外的运营商也大多不能避免这一命运。
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Verizon在2005年曾启动一个叫VCAST的移动视频服务。除了购买电影、电视等内容版权外,Verizon还拿到了NFL赛事播放权。但面对Netflix视频服务及NFL在iOS、Android平台推出的交互体验更好的App,最终VCAST在去年12月宣布关闭。
继续把住入口,做好管道,也许也是一个可行之计。比如,跟用户收钱,做分发,跟内容提供商收钱。
中国移动就是这样做的。它在经历了移动梦网的辉煌后,开始把精力放在九大基地的增值业务发展上,最终想把MM做成一个平台。
但是,这同样很难。最关键的一点是,移动运营商并不具备互联网公司的基因。
开发者和用户对它提供的平台并不那么买账。
朱连兴就是第一批被移动邀请去开发MM上的应用的开发者,但2009年在放了两款软件上去后,并没带来下多少载量和收益。“后来它也始终没有上正式工作日程,在Android这个市场它的话语权非常有限,但并没有多少用户用它去下载东西,这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朱连兴说。
- 科技
- 新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