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生态中,开发者有两种变现方式:一种是广告展示的模式,通过百度移动广告平台,获得广告主投放的广告,百度再从中进行分成,该模式同站长联盟及其相似。另一种则是前向收费,百度嵌入自己的支付体系,用户可以在移动搜索中实现从订单到支付的全流程,目前在游戏开发领域应用比较广泛。
“雷声大,雨点小”的轻应用,试图让用户实现即搜即用,打破移动应用商店模式长尾应用下载量非常低、安装后使用率低、安装即死的缺陷。轻应用开放平台则是搭建百度移动生态系统的另一筹码,极低的开发技术与运营成本会使大量轻应用涌入,包括传统意义上的APP,良莠不齐的情况下用搜索方式将需求与应用内容进行匹配不是解决方案,而对开发者而言高推广费、刷榜作弊仍不可避免。与之不同,微信不在聚合模式下的轻应用功能虽然正在强化,但户使用习性的差异不会让两者入口之争有多激烈。
在移动领域,百度还有地图、网盘、语音助手等多枚棋子,近期又投资百分之百数码科技公司,准备发售“百度云ROM”系列手机、平板,切入硬件终端,布局移动生态。回顾百度狼性一周年,移动领域反噬姿态最为强悍。
视频:PPS蓄势,百度影棒聚能
百度收购PPS之时,笔者曾做出过评论。与Google在视频方面采取的策略不一样,砍掉Google video是在做减法,而百度却一直在做加法。仔细看来也有其合理性,爱奇艺优势基于网页端而PPS在移动端的装机量要强于前者,两者结合后协同百度影音、百度视频(搜索)正好形成“掎角之势”,攻守兼备。
从用户方面来看,爱奇艺用户群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PPS用户群则以三四线城市为主。据艾瑞发布的数据显示,爱奇艺和PPS的月度用户(网页+客户端)重合度为27.31%,相比之下要强于优酷和土豆47.17%的重合度。
业务方面,除了传统的在线广告业务,PPS通过游戏流量变现的方式是一大亮点。单看流量大小,百度系视频独占鳌头无可厚非,但是内容弊端暴露无疑。百度系视频并没有主打UGC模式,也不擅长内容自制,内容同质化严重情况下,用户很快,而百度解决方式是通过“爬虫”技术对其它视频网站内容进行盗用,所以这次成为“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喊打的主要对象。
跟随谷歌Chromecast电视棒的步伐,上个月百度推出低价位的“百度影棒”,其形似U盘,功能类似电视盒子,可将手机、电脑、平板上的影音视频投放到电视上观看。目前,百度影音中已开设了“影棒频道”,以便通过影棒实现内容价值最大化。对百度而言影棒的失措成本要比爱奇艺电视低,也可以配合其互联网电视来大客厅争夺战,同样盗版侵权的罪名无法避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