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富士康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地区均有布局。其中,富士康在中国的大本营——深圳园区将打造专注于科技研发和电子商务的“五中心一基地”。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精密连接器、无线通讯组件、液晶显示器、网通设备机构件、半导体设备和软件技术开发等产业链及供应链聚合体系。环渤海地区以无线通讯、消费电子、云运算、纳米科技等为骨干产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零部件、精密磨具等业务则转移至了中西部地区。
但作为代工企业,劳工问题始终是富士康的一大难题。富士康需要不断考虑的是:下一个成本更低的工厂设在哪里?或许不一定要在国内。
近年来,一些制造企业开始撤离中国。比如,韩国三星电子已将生产智能手机和传统手机的主力基地从中国大陆转移到了越南,这里的劳力成本还不到中国的一半。世界第二大代工企业新加坡伟创力选择的是美国,今年8月份,伟创力在得克萨斯州投入运行新工厂,有约2500名员工为摩托罗拉组装智能手机“Moto X”,而美国是摩托罗拉的主力市场,把工厂设在美国能够减少运输成本。
郭台铭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在今年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企业领袖高峰会上,郭台铭表示明年将启动印度尼西亚5年计划,在印度尼西亚设立手机工厂。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2012年工厂员工的人工费每人平均4780美元,比深圳市低约30%。
解决劳工问题的另一个方法是,提高自动化程度,让机器人代替人工。郭台铭曾在2011年公开表示,富士康要在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到10年内完成首批自动化的工厂。但据本报记者了解,富士康的机器人计划进展并不顺利。这也就意味着,富士康短期内将难以停止迁徙的步伐。
(完)
评论